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复习指导专家谈2017高考语文复习» 正文

专家谈2017高考语文复习

[05-17 21:41:58]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复习指导   阅读:8867

概要: 当然,同样是赏析,今年试卷中出现的“神变”更值得关注。笔者以为,至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赏析的对象细化。今年有不少试卷设题已经改变了以前那样更多地着眼于作品的整体内容、情感态度和艺术风格等,而是直接将赏析对象细化到具体的语句甚至词语。如全国卷Ⅰ第14题的题干为“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考点非常明确而具体,细化到了一个看似相当普通的词语;再如天津卷第19题,“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定位到一个显然蕴含着诸多哲理的语句。二是赏析的方式灵活。像广东卷的第16题,“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加点的词语有“投射”“穿”“抛”“挪&rdqu

专家谈2017高考语文复习,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当然,同样是赏析,今年试卷中出现的“神变”更值得关注。笔者以为,至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赏析的对象细化。今年有不少试卷设题已经改变了以前那样更多地着眼于作品的整体内容、情感态度和艺术风格等,而是直接将赏析对象细化到具体的语句甚至词语。如全国卷Ⅰ第14题的题干为“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考点非常明确而具体,细化到了一个看似相当普通的词语;再如天津卷第19题,“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定位到一个显然蕴含着诸多哲理的语句。二是赏析的方式灵活。像广东卷的第16题,“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加点的词语有“投射”“穿”“抛”“挪”等,适当扩大定向范围,让考生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三是赏析的要素多样。像江西卷第17题要求赏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北京卷第19题侧重于“散文的语言特点”,天津卷的第18题则指向“表现手法”,全国卷Ⅱ的第17题和湖南卷的第18题均着眼于“思想感情”,福建卷的第15题重在赏析“视角”和“立意”,辽宁卷的第20题主要考虑“人称”的运用,等等。或许上述设题的变化都不动声色,但我们不能置若罔闻,因为这些变化对中学阅读教学的影响是积极而直接的。如何既细化赏析对象,又拓宽范围、增加要素,并体现灵活性和自主性,将会是今后阅读教学需要认真研究和不断落实的重要课题。 www.kgf8.com

    语文复习要强化答案的“有形呈现”

    新春伊始,学校最忙碌的时节到了。尤其是面临高考选择的普通高中,新一轮紧张而有序的复习又悄然拉开了帷幕。应该说,复习备考的整个进展过程很复杂,然而希望达成的目标却十分简单,无不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科考试成绩。教育教学理论上告诉我们,要提高成绩,首先要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前提下,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高低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往往取决于方法和手段优劣。可见,在复习过程中,“方法”是个任何学科都绕不过去的话题。

    在多年的教学调查和分析研究中笔者意识到,不少老师常常为复习效率的不够理想而颇感困惑,因而一直在努力寻求着走出这种尴尬局面的有效方法。尽管复习效率不高是整个中学教学的普遍现象,不独部分学科如此,况且效率的高低还应该跟学科性质、教学内容、考查方式、评估体系等多种因素有关,希望所有学科都是相同的效率其实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境界。但是,如果我们依据教育教学的自身性质和运行规律,结合学科的各自特点,变换一些方式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也并非像古人“欲上青天”之难。

    就中学语文而言,笔者以为复习效率(包括平时的教学效率)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选择和运用的方法很不得当。倘若走进今天的语文复习课堂,观摩许多老师在组织进行的各种复习指导,不难透过色彩纷呈的现象而发现这么一种惊人的一致:绝大多数老师均没有重视“有形呈现”答案这一环节。一些课堂虽然也有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等交流、对话,遗憾的是这些能体现教学新理念的活动形式,恰恰严重影响了新理念的真正落实。理由十分简单,因为这些交流和对话等都只停留在“口头”,未能跟复习目标密切联系起来,对话仅止于“对对话”而已。课堂上不可谓不热闹,但是热热闹闹的“对话”之后呢?紧接着的或许就是一片惨白,最多只是有一点“雪泥鸿爪”“羚羊挂角”“天低吴楚”式的残存。仅此而已。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有形呈现”答案这一至关重要的方法不够重视,甚至压根就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价值。其实何用放眼于千里之外去探究什么秘诀,只要我们稍稍延伸一下自己的目光,看一看数理化等学科就会心知肚明了。很显然,数理化胜语文一筹之处就是不断地“有形呈现”相关答案,如果这些学科也像语文一样除了“对话”还是“对话”,而不是清晰地展示出解题的步骤、过程、结果等,那么恐怕不会有一位学生能真正具备数学、物理、化学的实际能力,抑或连知识也无法掌握。以笔者陋见,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主要就是得益于不断地“有形呈现”过程和答案。这也是学生大多感觉学习数理化比较具体、实在,而学习语文就相对有些空泛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实而论,中学语文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文化的,文学的,历史的,现实的,人文的,自然的,审美的,科学的……林林总总,数不胜数,都是非常具体、实在的东西,其中大多数皆需要“有形呈现”答案。笔者一直认为,导致中学语文教学给人以“空泛”之感的原因,不是学科内容使然,而是方法使用失当。说白了,中学语文学科往往偏爱于用“讲(口头表达)”的方法和手段试图来达成“写(书面表达)”的目标。

    什么是答案的“有形呈现”?顾名思义,“有形”是要把答案具体而规则地写在黑板上,投在屏幕上,能让学生清清楚楚看见,明明白白了解,便于笔记和脑储。“呈现”就是把答案完整而清晰地显示出来,即用有形的文字符号(书面语言)为载体,借助黑板或屏幕等展示平台,将答案内容(或要点)展现在全体学生的视野之中,以刺激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活学生的心理功能,而不是单纯地用(老师或学生的)声音这种无形无迹“如风过焉”的口头语言来传达。成功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呈现答案的方式,不但能够使得答案定型、明晰、有序、质化等,更具有考试答题的“仿真”性,而且还可以增加信息(答案)的刺激强度,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予以接收和储存,它的实际效果要比单一的声音传播理想得多。在复习阶段,随着综合程度的提高,正确组织答案的难度也会加大,语文学科的翻译、概括、分析、鉴赏等题型的答案,从来就不是信手拈来一蹴而就的,除了正确筛选和提取信息,还需要恰当的整合组接、润色加工等,起初时肯定会有一些学生力不从心,他们的许多答案会纰漏百出。假如不用“有形呈现”之法进行有效引导、比照和规范等,要想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会步履维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复习指导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复习指导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专家谈2017高考语文复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