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案例一:师:刚才我们在生活周围找到了许多线段,想不想把它画下来?生:想!师:你打算怎么画呢?请同桌先讨论讨论,然后再动手画一画。生:(学生同桌讨论后尝试画线段,教师巡视了解画线段的情况)师:请你告诉同桌你是怎么画的。生:(同桌互说)师:谁愿意起来告诉其他小朋友,你是怎么画的?生1:我用尺画了一条线。师:(展示生1的作品)画得很直,但好象还缺了点什么?生:我知道。师:缺了什么呀?生:缺了两个端点。师:怎么表示呀?生:在两头画上两个小圆点。师: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想端点就是两个点啦。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小朋友!还有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生2:我先画了两个小圆点,再把两个小圆点连起来。师:(教师展示生2的作品)你们觉得他画得怎么样?生:线段要直的,他没有画直。师:那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生:把弯的线擦掉,用尺重新把两点连起来。师:生2,你明白了吗?请你上来自己改正好吗?生2:(到投影仪上来改正)师:谁还想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生3:我先沿着书的边画一条直线,然后再在线的两端画两个小圆点。师:(展示生3的作品)他画得对吗?生:对。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4:我先画了一个小圆点,再
《线段》和《圆柱的认识》一课的片断教学,标签:数学教学案例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http://www.kgf8.com
案例一:
师:刚才我们在生活周围找到了许多线段,想不想把它画下来?
生:想!
师:你打算怎么画呢?请同桌先讨论讨论,然后再动手画一画。
生:(学生同桌讨论后尝试画线段,教师巡视了解画线段的情况)
师:请你告诉同桌你是怎么画的。
生:(同桌互说)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其他小朋友,你是怎么画的?
生1:我用尺画了一条线。
师:(展示生1的作品)画得很直,但好象还缺了点什么?
生:我知道。
师:缺了什么呀?
生:缺了两个端点。
师:怎么表示呀?
生:在两头画上两个小圆点。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端点就是两个点啦。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小朋友!还有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2:我先画了两个小圆点,再把两个小圆点连起来。
师:(教师展示生2的作品)你们觉得他画得怎么样?
生:线段要直的,他没有画直。
师:那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
生:把弯的线擦掉,用尺重新把两点连起来。
师:生2,你明白了吗?请你上来自己改正好吗?
生2:(到投影仪上来改正)
师:谁还想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3:我先沿着书的边画一条直线,然后再在线的两端画两个小圆点。
师:(展示生3的作品)他画得对吗?
生:对。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4:我先画了一个小圆点,再从那个小圆点开始用小棒画一条线,最后在线的末尾再画一个小圆点。
生5:我用文具盒的一边先画一条线,再在线的两头各画一个点。
…………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多工具,很多方法来画线段,那你们在画线段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什么秘密?
生:我发现它们都是直的。
生:我发现他们都有两个端点。
师:说得真好。我们画线段时,一般先沿着直的一边画一条直的线,再在线的两端画两个小圆点,这样就画成了一条线段。(师边说边用电脑演示画法)
师:现在请大家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画一条和刚才方向不同的线段。画好后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动手画线段,画好后同桌交流)
案例二:
师: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相等,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能说出你的方法吗?试一试
生:(同桌互相讨论合作,动手操作)
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是把我带来的圆柱体的茶叶罐的盖子拿下来,和下面的底面进行比较,发现上下两个底面完全重合,从而得出圆柱的上下两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
生2:我是通过量,发现了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相等也就说明了这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我觉得第一个同学的证明方法不太符合实际,并不是每个圆柱的底面可以拿下来比较的,所以我是用圆柱的一个底面按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圆,再用另一个底面去和它比较,发现这两个底面重合在一起,也就是上下两底面相等。
生4:我是用毛线绕圆柱的两个底面,发现两底面的底面周长相等,底面周长相等,也就说明了两底面面积相等。
……
反思
以上案例是教学“画线段”和“圆柱上下两底面面积相等”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堂中,我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自主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不断地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动手试一试、动口说一说、相互评一评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
二、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在课堂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都安排了同桌的交流,交流后,又鼓励学生上讲台交流,让学生在不断交流中形成知识和技能。
三、注重了学生的相互评价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的形式有很多,但较多的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作出的评价,教师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而在这节课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更重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你觉得他画得怎么样?”“他画的对吗?”等等。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既培养了能力,又寻找到了问题解决的方法,最终达到自我矫正的目标。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才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Tag: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案例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 -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